如果一套拳从头到尾像小和尚念经似的,始终一个调,没有感情的完成任务一样,那这趟拳就没有生气,所以要懂得虚实结合。有的人害怕提太极拳节奏的问题,我觉得太极拳有自己节奏的特点,不是进行曲式的节奏。催眠曲没有节奏吗?你唱催眠曲也得有他的语调,重音、轻音、婉转等各种艺术的处理。长拳的动静相间,太极拳的绵绵不断,都是它的节奏表现形式,讲究节奏是他们的共同之处。
太极拳在速度上、力度上,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特点。虚实不清节奏不明,是这个阶段学太极拳容易犯的一个很突出的错误。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处理。要加强对太极拳的理解,比如说他的启承转合,哪是起,哪是收,起点怎么处理,怎么收,过程怎么处理。好像一个人写字一样,总是意念为先,充满想象活力。报纸上的铅字永远成不了书法,因为他太呆板,有形无神,只有有了神韵的虚实变化,才能构成书法,才能构成艺术。我觉得太极拳也是这样的道理。你的虚实节奏,首先得有意念引导和感情注入。你唱歌,开始的时候注重音调,但是最终这个歌是以情传声,有了情你才能上升到更高层次。如果形和意不结合,你水远是形态上锻炼,没有韵
眯。所以,要用感情来练拳,用意念来练拳。
有人说,太极拳中只有陈式才有明显的速度变化,其他流派就很少有速度变化。其实速度的变化,不只是在陈式太极拳里有,其它太极拳里也有。我们很多流派的太极拳,相对而言更加绵绵不断,但不是死水一潭的没有变化。任何武术都应该是有节奏的,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。如果把长拳的动迅、静定比作一种波涛汹涌的节奏的话,那么太极拳就是涓涓细流,是一种柔和连贯的节奏。没有节奏的武术是很难想象的。太极拳的传统理论上也是讲节奏的,对太极“处处有虚实,一处有一处虚实,全身总此一虚实”。虚实是什么?它当然就是一种节奏。完整的动作要全面体现虚实的变化,开始要轻虚,练起来了以后要流畅,要灵活,最后定势完整、沉实。这种动作的虚实结构,既是一种技巧,也是一种节奏。另外一点就是劲力的体现。轻重沉浮就是变化,沉而不僵,轻而不浮,有的时候要轻点,有的时候要沉一点,有的时候力要强一点,有的时候力要弱一点,有的时候要更舒展一点,有的时候要含蓄一点。这种劲力上的轻重蓄放也是一种节奏的变化。
还有就是思维意念,在空间上要把他体现出来。意念上的、感情上的诱导虚实,要始终和你的动作密切结合。这种空间的想象、意念的引导,也构成节奏的一方面。
我觉得不要回避太极拳的速度变化。不仅是陈式,其它太极拳也一样,都有速度的变化,只不过有的比较轻微含蓄。陈式太极拳是比较强烈的,有明显的蓄劲、发劲动作,还有折叠,这种速度的变化带有跳跃性。在杨式、吴式等太极拳中,这种跳跃速度变化不是很明显,但是劲力、意念的变化,结构的变化,没有一定的速度的去调节,是表现不出来的。所以要仔细观察,追求绝对匀速是很难进入拳的神韵的。有时很多人对于节奏的理解狭隘了一点,认为强烈的才叫节奏。行云流水没有节奏吗?从某些方面来说,节奏正是构成太极拳的风格,没有了这个节奏,太极拳的风格也就无从谈起。长拳放长击远,快速有力,太极拳柔和平稳,绵绵不断,这本身正说明了它的节奏风格。
五、太极拳的呼吸
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呼吸不顺、呼吸不畅。太极拳里谈“气”很多,有时谈的是呼吸的“气”,有时谈的是气势的“气”。呼吸要与动作配合,动作才能灵活。这不是太极拳惟一的、独有的,任何运动都是既讲力度、讲动作,也讲呼吸。跳高中的踏跳要不要配合提气呢?举重要不要配合闭一下气呢?它们都有讲究。再有一点,不要搞成玄学,把呼吸讲得很复杂。我经常跟学生讲,呼吸要求最严格的是游泳,游泳时呼吸如果与动作不合,你就要呛水的。太极拳的初学阶段不要太注重呼吸。先求动作和顺准确,呼吸任其自然。推铅球先学动作协调完整,跳远先学踏跳、助跑,而不是先学怎么运气。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,这个运气,合理协调呼吸,就变得很重要了。
六、太极拳的气势
很多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,还是缺乏神韵。什么是太极拳的神韵?有气势才有神韵。太极拳有句话叫“不在形式,在气势”。练拳到后来,形的东西越来越次要,内在的东西要充足。你画一幅画,练一趟拳,要想有感人的力量,就要有传神的因素。我们看一些名家的演示,透过动作能看出他的信心、他的从容和自然。一招一式都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神采,是用一种神韵驱使身体去练拳,表达内心的一种境界,这就是气势的感染力。这个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,每个人有不同的起点、不同的气质、不同的理解、不同的表现方式,这就需要每个人去发挥创造,生硬的模仿不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,这就是个性。
七、太极拳的精气神
精气神的操练是一种内在的操练,不同于外形动作,但也不应使它孤立起来。太极拳的精气神不是坐禅,它的载体不是动作,是动中寓静。太极拳理论上说:“由招熟渐悟懂劲,由懂劲阶及神明。”所以我觉得,精气神的锻炼要结合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来实现。太极拳讲究灵活,要头顶悬,要立身中正,就是要把气势和精神提起来,你说这是一个技术要领还是一种精气神的培养?还兼而有之,既端正了动作,也加强了气势和灵活性。你如果萎缩、萎靡,当然就没有了精气神。我们说打拳处处都有捌劲,拥劲在很多时候体现出外形的舒展,也是精气神的一种饱满状态。没有拥劲你也提不起神来。我觉得在这些地方,精气神的培养应该是通过形体、动作来培养的。所以我说一个人开始的时候练拳是用手在练拳,然后是用腿,再发展就是用腰来练拳,再发展一步就是用意念练拳,用气势、用呼吸来练拳。从外而内的,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要求,开始的时候也要照顾到内在的精气神,也要配合动作。不低头弯腰是不是一种精气神?也是。在过渡到虚实开合的变化中,神态神气就逐步充盈起来。当然,我也不排除专门提出来操练,沉气的操练、基本功的操练、定势站桩的操练,也是可以的、有益的。你有了这种需要的时候,你就可以去做这种操练,但我不主张一定要先专门做精气神的操练,有了这种能力了以后,再去进行形体的训练。我觉得还是结合动作,到了什么阶段,把什么内容提出来,更实际有效。
八、如何提高太极拳的健身效果
有人问我,为什么自己打太极拳效果不好,而别人效果就很好呢?最起码有三方面原因:第一,要严格认真练拳。人家是迈步如猫行,你是散步式练拳;人家是自然的练拳,你是自由的练拳;人家是安静的练拳,你是很随便的练拳,一边打拳,一边想事、聊天,你的效果自然就不好;第二要科学的练拳。要因人而异,不要违反生理规律。太极拳本来是不会发生伤害事故的,但是如果你不做好准备活动,或者你超负荷,膝盖也容易受伤。太极拳经过长时间练习以后,膝关节的负荷量决不亚于任何体育活动,要适合自己的情况,进行科学的安排,我觉得也是保证收益的一方面;第三,要持之以恒。有时候不在于你练了多少,有人认为简化太极拳的效果就没有108式太极拳的效果好,我认为这是不对的。武术讲究行家一伸手,便知有没有。就是说套路的长短并不是决定质量的因素。不管你练什么,持之以恒是必须的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练不好的,这点很重要。
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,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环境来练拳。太极拳的锻炼,应该带有一种愉快的心情,要处在和谐愉快的环境当中,包括你和拳友的关系,你和老师的关系,你和邻居的关系,大家能够互相得到一种享受。即使身体不好也要摆脱病态的心理,从精神、心理上使你的免疫力、你的体质提高。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为什么同样一套拳、同样一种方法用在你身上效果不好,用在别人身上效果就好呢,你要检查一下你练拳的心态和你练拳的环境。
◎免责声明:以上文章、视频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“太极文化”公众号立场无关。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
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
推荐公众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